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  • 0512-66966696
    0512-66966888
  • 苏州工业园区万盛街8号圆融大厦19-20楼

2025“李公堤设计师驻留计划”圆满收官

发布时间: 2025年11月10日

初冬时节,李公堤畔的设计之花绚烂绽放。11月10日,由新建元圆融发展打造的2025“李公堤设计师驻留计划”在这片承载着百年文脉与现代活力的水岸街区圆满收官。

这场以“园境无界,设计共生”为主题的设计盛宴,集结了中央美术学院、南京林业大学、苏州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南京艺术学院五所知名院校的驻留团队。在为期两个月的深度在地实践中,青年设计师们以独特的创意视角和扎实的专业能力,创作出五组具有鲜明在地特色的公共装置及两组纪实影视作品,完成了一场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、从空间更新到价值共创的设计探索之旅。

传统与现代对话 设计重塑街区生态

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,驻留学员们循着“双面绣”的脉络,深入苏州的城市肌理——在拙政园的曲径通幽间领悟造园智慧,在苏绣工作室里感受指尖传承,在金鸡湖畔仰望现代天际线。最终,他们将所有感悟凝聚于李公堤这一独特场域,用当代设计语言与百年街区展开深度对话,让古老的水岸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
五大装置落地生根 艺术激活公共空间

通过艺术的创新介入公共空间,五组独具匠心的装置作品在李公堤街区应运而生,成为连接艺术创意与公众生活的纽带。

中央美术学院侯晓蕾团队的《竹有洞天》坐落于四期街区中央广场,以现代竹廊再现园林“移步换景”的意境精髓,并将非遗竹编技艺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互动体验。

南京林业大学何疏悦团队的《一日环游记》,选址李公堤南地铁站出口,以十二扇 “时空之门” 为核心艺术构思,邀请市民在非线性穿行中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诗意。作品更融入商户共创的巧思,街区内高展设计、孟小冬艺术馆、Napoli Andiamo Casa、尼古拉、明美术馆、黑犬等商户提供了店内的椅子,与十二扇门共同构成完整艺术装置,让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自然交融。

苏州大学罗辉团队的《呵岚庭》,巧妙利用爱墙前空间,以竹木看台与气膜云灯屋顶打造出集活动、休闲休憩与视觉引导于一体的多功能庭院。

上海交通大学孙昊德团队的《雕塑的再生》,通过对既有水景雕塑的“轻介入”设计,以木构荫棚与爬藤植物让原有雕塑“再生”为充满生命力的公共休憩节点。

南京艺术学院曹斌华团队的《竹·息》嵌入街区廊桥,让竹材进行机械“呼吸”动态展示,在传统技艺与当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中诉说着生命与记忆的永恒主题。

这些凝聚创意智慧的装置作品作为永久的艺术财富,将留存于李公堤,持续向公众传递设计的魅力与价值。

文旅商深度融合 创新引领街区升级

作为新建元圆融发展推动“文商旅”融合模式的重要实践,本次李公堤驻留计划是其以创新内容激活城市空间的又一成功探索。

近年来,从苏州金鸡湖中法文化艺术周、国际网球公开赛等高能级文化平台的精心打造,到“水岸音乐会”“好好生活集”等品牌活动的持续深耕,再到“量子书局”等前沿文化业态的引入,新建元圆融发展通过一系列多元化、精品化的运营布局,持续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文化活力,生动诠释了面向未来的都市生活新范式。

此次设计师驻留计划的成功实施,不仅为李公堤街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活力,更探索出了一条通过青年创意赋能城市更新、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,为苏州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提供了有益实践。

未来,李公堤将继续以青年创意为笔,在地文化为墨,在文旅商融合的画卷上持续落笔。这片水岸街区,既是设计活力的常新舞台,更是城市更新的生动注脚,终将以更亮眼的姿态续写 “园境无界” 的新篇。